Re: [gzlug] SYSU Mirror 正式上线 NPM
中大镜像在我这里网页访问挺快的,可是竟然没有gentoo源... On Apr 18, 2014 10:24 AM, "lpy" wrote: > Hello LUG 的各位,SYSU 开源镜像站在今天正式上线 `Node Packaged Modules` 啦!!! > py 君 打滚撒泼卖萌 求测试求反馈!!! _(:3」∠)_ > 鸣谢来自中山大学的范子垚。 > 谢谢! > > Translation, > Hello fellas from LUG, I would like to announce that today we put `Node > Packaged Modules`, a.k.a. `npm`, online. > We invite you to use it, test it and please don't hesitate to give us > feedbacks by replying this topic! We need you! > Also, I would like to grab this opportunity to say thank you to Ziyao Fan > from Sun Yat-sen University. > And thank all of you!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访问此论坛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Re: [gzlug] 硬盘里的电影存不了100年?
电影保存成胶片,照片打印或洗出来,不能再多了。声音咋记录,保存在磁带里么。胶片磁带也难长久保存的吧 On Apr 21, 2014 10:06 PM, "Dubiancat" wrote: > > 一般人想象电影以数字格式存在硬盘里,比胶片保存恒温恒湿的苛刻要求简单多了。但是储存在硬盘里的数据,目前反而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它能完好保存超过一百年。 > > > “就好像图书,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电子书格式,有PDF文件,有知网文件,但是国家图书馆一定要收一个纸版。”沙丹说,“唐朝宋朝的纸本今天还能存下来,PDF文件50年后能打开吗?不一定。” > > > 数字影像技术和存储技术频繁升级换代,消费者很开心,但对电影档案工作而言,这制造了始料未及的保存成本——海量影像以当下的主流格式存储,一旦文件格式随技术更新,转码又将是巨量的工作。 > > > 美国影星基努·里维斯因为关注数字影像技术带来的问题,拍摄了纪录片《阴阳之间》。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说:“要知道你存在手机、电脑还有云里的那些照片,三五十年后你想给你孩子看看……祝你走运吧。” > > 摘自南方周末 > From Amazon® Kindle™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Re: [gzlug] [OT]关于Ubuntu 14.04的广州发布会
谢谢回复。 对于演讲,我并不看重为了有趣而添加的无关内容。对于比喻,我是认为越符合本体越好,但我所接触的比喻,多数是增加趣味的。比喻不是重点,即使把受众的目光吸引过来,那也不总是贴近本体本身的。所以我觉得许多时候比喻是不应出现的。 我不认为比喻和感性的话能帮助理清逻辑。而精准的描述,和透彻的讲解我看得更重要一些。我比较喜欢那种讲的透彻,而简单的书。加进比喻,和感性的话,反而会增加额外的理解。这些是我所说多余的。而你说的,练功刻苦这些,是我认为的你的劝诫。我一直认为师长的此类教导没效果,甚至是多余。兴趣才是关键,而且接触了才能更好了解。我认为兴趣,实际去做,看文档,体会开源和共同开发是重点。这个兴趣是要使用这种工具的明确的兴趣,而不是一种说不出的感情。 不过最终,他们了解linux总比不了解好一点吧。 On Apr 25, 2014 4:57 PM, "Joseph Pan" wrote: > > 在 2014年4月25日 上午8:32,Lei Tong 写道: > >> >> 虽然我不清楚你演讲的内容,但是想到我今天看的一本教科书,我觉得先手在给后手“科普”的时候,要注意自己少做误导,这个误导指添加无关东西,和表达出不合理的思考逻辑。我看了你总结的这些循循善诱,似乎从小学就被老师反复重复的话,很难想像这样的词句能让人领略linux。我喜欢linux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方便,它的文档写的清楚明了,它让我用电脑能做更多事,而不是因为某种信念。 >> 以上也算表达出了我和你的不同看法。 >> >> 虽然你谦虚得表示是“胡扯”,不过我觉得在他们没接触linux之前,没有自己的体会之前,用这样不直接的解释,用比喻,用劝诫的态度,提前给他们这种不直接的印象,并不很妥。 >> > > 谢谢你的意见,虽然我不太明白你所说的“添加无关东西,和表达出不合理的思考逻辑”具体指哪些东西,“劝诫”用体现在哪里。 > > Linux开发这个topic本身就很大,我在分享的时候所侧重的让Linux变得更加亲和,而不是让它显得很阳春白雪。比如,介绍git的时候,我把git比喻成游戏存档,然后再现场演示一些git的用法,这样的效果会比直接给出git的定义要容易接受一些。想想他们都是没接触过Linux开发的,罗列一堆名词,再直接陈列一堆命令,make > no sense。但不讲这些,又可以讲啥?kernel?POSIX?Shell命令大全?这些,还是等我三五十年,略有小成再来吧。 > > > 包太雷形容其LaTeX教程,“初则示弱,麻痹读者;再则巧言令色,请君入瓮;三则舌绽莲花,诱敌深入;彼入得罄中则摧动机关,关门打狗;继而严刑拷打,痛加折磨;待其意乱情迷彷徨无计之时,给予当头棒喝醍醐灌顶,虽戛然而止亦余音绕梁。”我认为一个先手在给后手分享东西的时候,就应该让自己处于一个和后手一样的level,想想他们想听的是什么,而不是我们想讲什么。毕竟,不是每个speaker都是无名师,也不是每个听众都可以做到“眼前一亮”。既然如此,为何不讲点有意思的,然后末了跟他们说“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,不必尽信。” > > 谢谢交流。;-) > > -- > > Yours respectfully, > > > > 潘伟洲(Weizhou Pan) > > hahack.com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访问此论坛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Re: [gzlug] [OT]关于Ubuntu 14.04的广州发布会
我算是平时不太看书吧,所以对感性的话总有不严谨的感觉。 我也曾想过参加一些爱好者聚会,不过我难以想到有什么事要做。我比较喜欢gentoo,如果我要有与大家分享的,恐怕就是: 大家都去用gentoo吧。 谢谢你们的组织,也谢谢你的邀请,我不参加了。 On Apr 25, 2014 6:24 PM, "Qian Hong" wrote: > 2014-04-25 18:02 GMT+08:00 Lei Tong : > > 谢谢回复。 > > > 对于演讲,我并不看重为了有趣而添加的无关内容。对于比喻,我是认为越符合本体越好,但我所接触的比喻,多数是增加趣味的。比喻不是重点,即使把受众的目光吸引过来,那也不总是贴近本体本身的。所以我觉得许多时候比喻是不应出现的。 > > > > > 我不认为比喻和感性的话能帮助理清逻辑。而精准的描述,和透彻的讲解我看得更重要一些。我比较喜欢那种讲的透彻,而简单的书。加进比喻,和感性的话,反而会增加额外的理解。这些是我所说多余的。而你说的,练功刻苦这些,是我认为的你的劝诫。我一直认为师长的此类教导没效果,甚至是多余。兴趣才是关键,而且接触了才能更好了解。我认为兴趣,实际去做,看文档,体会开源和共同开发是重点。这个兴趣是要使用这种工具的明确的兴趣,而不是一种说不出的感情。 > > > > 不过最终,他们了解linux总比不了解好一点吧。 > > 感谢两位的讨论,学习了。Joseph Pan和Lei > > Tong的观点我都认同(旁白:跆拳道黑带的Thomas笑而不语),我觉得两位的观点其实不是对立的,只是侧重不同,把握的“度”不同,但最难把握的往往也是“度”,这个未必是几句话能够说得清的,既然Ubuntu > 14.04 release party将近,可否顺便邀请Lei Tong兄给大家贡献一个话题,这样可以更完整地传达Lei > Tong兄对“如何科普Linux”之类问题的看法,大家可以更进一步地互相交流学习,如何? > > :) > > -- > Regards, > Qian Hong > > - > http://www.winehq.org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Re: [gzlug] [OT]关于Ubuntu 14.04的广州发布会
的确线下是lug重要的部分,而且氛围似乎于一般论坛也不同,无奈似乎我的兴趣只限于linux等电脑方面了,lol,而且在这方面与真人交流甚少,只是网上搜搜,问问。所以我可能更偏向网上活动吧。或许以后过去看看。 你们让gz linux更有活力:) On Apr 25, 2014 6:54 PM, "Qian Hong" wrote: > 2014-04-25 18:43 GMT+08:00 Lei Tong : > > 我算是平时不太看书吧,所以对感性的话总有不严谨的感觉。 > > 我也曾想过参加一些爱好者聚会,不过我难以想到有什么事要做。我比较喜欢gentoo,如果我要有与大家分享的,恐怕就是: 大家都去用gentoo吧。 > > 谢谢你们的组织,也谢谢你的邀请,我不参加了。 > 太遗憾了,重点不是release > > party,重点是会后饭醉呐!线下交流比线上有意思,邮件列表不鼓励off-topic,但是线下交流可以从特斯拉聊到基因工程,从机械键盘聊到四轴飞行器,从美食聊到运动,从电影聊到音乐,这才是线下聚会的真谛,这才是LOCAL > user group的真相呐 :)如果没有线下聚会,很多LUG其实没有必要存在,只要有一个Earth > LUG就够了,要那么多GZLUG,SZLUG,SHLUG干嘛,LUG就是为了线下聚会而存在的啦! > > > > -- > Regards, > Qian Hong > > - > http://www.winehq.org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Re: [gzlug] git与不稳定的网络
clone的时候用的哪个协议?我git pull的时候,如果通过git协议就非常慢低于100k/s,但通过https协议就快很多,高于200k/s。具体速度记不清 On May 20, 2014 11:25 AM, "Quink" wrote: > 实验室网速还可以,但对github无能无力。 > git clone github上的项目,速度始终低于30Kb/s。 > 网络受天气影响,经常下雨,则经常断网。 > > git clone linux(sunxi)内核,绝望了。 > 大神们有什么好办法?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访问此论坛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[gzlug] lfs中文翻译
lfs的中文翻译项目 lfs-to-cn 前些天在github上启动,欢迎大家参与翻译! 项目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Saigut/lfs-to-cn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
Re: [gzlug] lfs中文翻译
ok On May 28, 2014 8:40 AM, "Richard Ma" wrote: > 我开始翻译第三章第一节,已经提交issue > > > 2014-05-27 13:02 GMT+08:00 Lei Tong : > >> lfs的中文翻译项目 lfs-to-cn 前些天在github上启动,欢迎大家参与翻译! >> 项目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Saigut/lfs-to-cn >> >> -- >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>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>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访问此论坛。 >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> > > > > -- > Best Regards. > > Richard Ma > > My Blog: www.richardma.info > > -- >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>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> 要发帖到此论坛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> 通过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访问此论坛。 >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 > --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“广州 GNU/Linux 用户组”论坛。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,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zlug+unsubscr...@googlegroups.com。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zlug@googlegroups.com。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: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gzlug。 要查看更多选项,请访问 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d/optout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