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是件极难的事情. 1, 大陆的"精英"语文不一定好, 汉语表达都可能有问题. 台湾的翻译可能更准确和有文采. 2, 两岸的译名不统一. 3, 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, 它创造了太多的新名词也给太多的旧名词以新的含义. 翻译起来不容易. 比如shell, 它难道不是一层壳吗? 但翻译成壳大家就有意见. 4, 缺少权威的翻译机构. 我想大家所知的英文的汉译可能会有一些不准确, 但是 这是标准的教育的产物. 总能借由教育的权威形成统一的意见. 而计算机资料的翻译 很多是热心网友费时费力无偿翻译的. 可惜, 他们没有权威. 开个玩笑, 如果从小就被 教育Linux为"你牛叉"(这是jobinson大哥的创造), 可能大家就木然地接受了. 5, 汉语/白话文本身是否适合翻译科技文献呢?
不知道日本人是怎么翻译的. 我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吸收西方科技的过程很有兴趣. 中国还有一个借佛教观念来解释西学的阶段, 见 葛兆光 <<且借佛学解西学>> 日本人好像学习得很利索. 日本的http://www.debian.or.jp/好像把Debian写作 "デビアン", 这是他们的拼音吧? 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外来语呢? 他们有没有"蝴变/得便"这样给外来词的专有名词以有本国的"意义"的翻译呢? 我们这个"中心之国"是不是总想把别人的化成自己的, 而不愿简简单单地做学生呢? From: shell909...@gmail.com Date: Sat, 19 Mar 2011 21:58:10 +0800 Subject: Re: 我认为 Debian 不需要炒作 To: wmpot...@gmail.com; debian-chinese-gb@lists.debian.org 其实并不是反对中文,我也很喜欢中文。主要是反对行为过程。至于中文名字,确实比较难翻译。有好的我也不反对。至于中文的资料翻译问题,着到真不是我们反对翻译,而是翻译的太――让人没法说了。你可以看一下翻译的比较好的,例如SICP的中文版,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,翻译的很不错。然而对照一下某些MCSE资料,你会发现,中文还不如英文看着明白。英文好歹有英国人看的懂,中文连中国人都看不懂。最著名的就是shell program,翻译为壳编程,这不是成心逗闷子呢么。 在 2011年3月19日 下午9:43,wmpotato <wmpot...@gmail.com>写道: /* 突然发现自己不会用gmail发mailinglists, */ 发现讨论在两方面, 一, 私自在wiki上起中文名字, 没有经过讨论, 这个我同意不该这么做, 是对社区的不尊重。 其二就是该不该有个中文名字,虽然自己并不觉的一定要有个中文名字,叫英文名字挺好,毕竟约定熟成了, 但如果谁起了个非常好的中文名, 我不会仅仅因为名字是中文的就投反对票。中文是我的母语,我跟周围人说起Linux的时候,说到Debian, Ubuntu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跟人家描述,经常是必须写下来,要有中文名字就会好的多, 比如红帽子, 说着很自然, 红帽也没有因为有个中文名字而被国人瞧不起。 再说点闲话, 用linux时间不是很长,但网上的文章,帖子,评论什么的看了也不少, 关于讨论计算机方面的也看了一些, 有一个趋势就是大家都反对看翻译版的书,不支持用汉化的软件(这个反对的不多), 一谈到中文版的书就是一片骂声,可能玩计算机的都是精英吧,中文书却在哪里大家都能看出来。但要知道这里是中国, 虽然中国的英语教育开始已经很多年了,但能非常熟练的看英文书的人不多,比如我,英语也过六级了, 英文书能看的懂,只要少数的专业单词能熟悉就行,但是我看中文书可以一页的书在3秒内就大致知道什么意思, 英文书却很难一目十行,是我水平不行不错, 但要让每个想学计算机的人有很高的英语水平,就算可以做到,要浪费多少时间? 加上对中文书的看不起,对很多翻译者是不是个打击? (很多人只不过是一通牢骚发发,哪里不行缺很少讨论。 ) 也难怪有的时候能看到非常奇怪的书名比如 “英文原版《红楼梦》”“英文原版《浮士德》”(抱歉找不到关于技术方面的只能列两个看过的)。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 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 --- 帕斯卡尔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 -- 无能者无所求,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 blog: http://shell909090.com/blog/ twitter: http://twitter.com/shell909090